2024-03-06 6076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大的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九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2个一级博士授位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眼科学),7个博士授位点,20个硕士授位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其中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医学进入国家“双一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博士研究生216名,硕士研究生1425名,本科生和长学制学生人数3959名,境外生85名。同时医院还设有一所省属全日制中等中医类职业学校——针灸学校,在校学8000余人。
医院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编制病床3000张,临床科室45个,医技科室10个,中医特色病区45个;专科门诊40个,专病门诊64个,有420名专家在门诊为病员服务。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82项。现有医院制剂15种剂型,107个品种,其中中药特色制剂97个。医院充分发挥“一人一方”临方加工在中药治疗中的特色,开展传统饮片膏方古法熬制。建立智慧药房,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检查结果、中药代煎及配送。2020年3月,我院互联网医院正式开诊,是推进互联网+医疗便民惠民服务的一次全新尝试,通过互联网+,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医院专科优势特色突出。有5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急诊、妇科、内分泌、眼科、肛肠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中华医学会心衰中心。作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的牵头单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开展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补充、协同治疗研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海扶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成立了四川省唯一的“海扶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心”;并建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血透中心。
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21个, 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近5年来,医院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3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2项,其他国家级课题5项,部省级课题 146项,厅局级课题39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学术论文1300篇,其中SCI收录831篇。出版学术著作56部;申报专利 100项。创建我国第一个省级中医药循证平台“四川省中医药医学循证中心”,获批“中医内分泌代谢疾病”和“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两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建设“代谢性疾病中医药调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有力推动了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医院在岗职工2357人,其中高级职称395人,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医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6人。同时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造就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实力强大的医教研人才队伍。
医院以重点专科群为依托,向医联体成员、对口援助单位辐射延伸。与60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辐射四川、重庆、山西、广西、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眼科、妇科、肛肠科等牵头组建多个西部专科医疗联盟,血管外科、骨科、老年科等在四川省内牵头21家专科联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医联体单位转诊流程,实现24小时之内预约我院门诊专家号、24小时内接收基层单位上转住院部患者的目标,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将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理念植入医联体协作单位中,实现医联体单位间文化、管理、技术、服务的同质化,惠及更多的百姓。
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化传播与推广的不断深入,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000多名中医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常年在医院短期学习的境外学生保持在300人左右,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葡萄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5000余人次。不断推进中医药国际医疗合作,获批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四川)。近年分别在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哥里察、德国巴伐利亚州里德林市、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成立分院。2017年中国-黑山中医药中心挂牌运营,成为欧洲第二所中医药中心。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并在海外抗疫中获吉布提总理卡米勒颁发的“骑士级独立日勋章”。医院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定点扶贫先进省直部门(单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院将始终坚持公益方向,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而努力奋斗。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中医学 (李斯炽班)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层次:五年本科与四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结合 学制:九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中医博士
专业特色:九年一贯、先中后西、科研前移、学科融通
培养阶段合格者获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获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中医学博士学位证书。
培养目标:对中医药事业有深厚感情,对中医药理论有深邃领悟,对中医药技能有深入掌握,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中医药发展充满信心,对社会责任有担当精神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中医药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相关博士学位课程。
就业方向:高级医疗机构,教学和科研机构,国际交流机构,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专业名称:中医学(“5+3”一体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层次:五年本科与三年硕士学位结合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中医硕士
专业特色:本硕融通,先中后西,对接规培,强化思维
培养阶段合格者获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获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中医学硕士学位证书。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知识及思维方法,从业信念牢固、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基础扎实、具有较强中医辨证思维能力、较强的临床诊疗能力及较强的临床科研思维能力的卓越中医学临床专科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相关硕士学位课程。
就业方向:医疗机构,教学和科研机构,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专业名称:中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传承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卫生法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等。
就业方向: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专业名称:中医学(定向) 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仅招收四川生源、录取后需签订定向协议书方可入学,在校期间费用全免,另发生活补助,需定向到基层卫生部门就业六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面向基层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预防、康复、管理等卫生服务工作,并为将来中医教育、文化传播以及基层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
就业方向:按照合约签订的基层卫生部门。
专业名称: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并重,加强实践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中西医临床内科学、中西医临床外科学、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中西医临床儿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等。
就业方向: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专业名称:中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立足儿科,注重基础,强化临床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中医儿科复合型人才。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地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对儿科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具有足够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古籍选读、小儿推拿学、内科学、外科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儿科学、儿科急症医学、儿童康复学、新生儿学、儿童保健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等。
就业方向:适应于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医疗卫生管理机构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中医骨伤科学 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立足中医骨科,注重基础,强化临床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中医骨伤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医骨伤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系统地掌握中医学、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中医的方法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对常见的急重症进行急救处理,具有较强的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骨科手术学、创伤急救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等。
就业方向:适应于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医学院校、社区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以及中、西医科研机构从事中医及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学院网址:http://sctcm120.cdutcm.edu.cn/
咨询电话:028-87783031
学院招生咨询QQ群号:53578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