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10045
养生康复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创建于2015年10月,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成立的养生康复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康复治疗、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为适应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而建立的学院。
学院秉承学校“仁爱为魂、精诚为本、传承为根、创新为要”的办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健康战略,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致力于康养领域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着力推动康养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养生康复学院。
学院现有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4个本科专业;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3个硕士学位授位点;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2个博士学位授位点,形成了围绕新时期国家健康战略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73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2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1人,天府学者1人、天府学者特聘专家1人,天府峨眉计划专家1人,天府科技菁英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名中医2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共8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世界中联音乐疗法专委会、世界中联国际健康旅游专委会等国家级学会中担任会长/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6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常务委员3人、理事2人、委员6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会长/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副会长4人、常务委员4人、秘书长2人、理事1人、委员15人。
《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综合改革纳入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康复疗法学》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四川省精品课程,康复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养生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医养生康复学》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173项,获国家专利和国家各级科技成果奖励23项。自建院以来先后主动参与编写各类教材90余部、论著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4篇,被SCI、EI等收录论文近164篇。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先后为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康养产业、健康旅游、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广等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学院现有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老年健康产学研基地、旅游疗愈实验室、嘌呤信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与神经环路研究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
学院与美国杜肯大学、英国布鲁克斯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巴西圣保罗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加拿大乔治亚应用文理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等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养生养老、康复医学、健康管理等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各种专业技能和知识竞赛,获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奖项10余项,其中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银奖(团中央,国家卫健委等共同主办)、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研究生获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论文大赛提名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养生康复学院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中医养生学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中医养生学专业是医学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我校是全国首批招生中医养生学专业本科的院校之一,2020年获批成为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博士、硕士、5年制本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本专业培养既有较强临床能力,又有扎实养生学功底的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并注重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设定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中医养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中医养生养老服务能力,具有较强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中医养生学导论、中医养生方法与技术、中医体质养生学、中医老年病学、老年学概论。
就业方向: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养生养老服务机构等。目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很高,就业前景良好。
专业名称:中医康复学
层次:本科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特色:中医康复学是整合中医学与康复医学理论、方法、技术而成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旨在帮助可能经历或正在经历功能障碍的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本专业传统与现代兼顾,基础与临床并重,守正与创新并举,以人的器官系统、个体及社会功能恢复或重建为指向,夯实中医康复学基础,构建中医康复学学科体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中医康复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康复临床能力,能从事康复预防、早期床旁康复、急危重症康复及后期康复,并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科研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养生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功能评定学、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康复医籍选、中医临床康复学等。
就业方向: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医养(康养)中心、相关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企业等。
专业名称:康复治疗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开办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现代功能康复理论和技术与祖国医学康复理念和方法融合为本专业的主要特色。通过系统学习康复医学理论、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康复工程,形成国际标准知识体系。专业设有多个实验室和9所三甲医院实习基地,满足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的教学需求,能够完成具有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的康复实践教学环节,能够适应我国及全球对健康事业发展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以功能康复为核心的中医传统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出具备强大康复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服务人才。毕业后,他们能够胜任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康复医疗工作。
主要课程: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语言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神经康复学、骨骼肌肉康复学、心肺康复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疗机构,科研、教学单位、康复相关产业机构等。
专业名称:健康服务与管理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服务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以"医学底色、管理特色、中医亮色"为培养特色,满足社会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熟悉医疗卫生政策,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医养生方法和技术,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知识和能力,拥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成为具备“以中医药特色健康干预为优势、现代健康服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力体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健康管理学、管理学基础、中医养生学、健康大数据、健康保障、健康教育学、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传播学、健康企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实训、慢病与共病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膳食养学、针灸推拿技术。
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健康体检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养生养老服务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
学院网址:https://cdutcm.edu.cn/yskfxy
咨询电话:028-618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