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75
1
专家简介
胡绿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智能医学学院院长助理、党委委员、教授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医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近年主要从事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中医智能辩证研究、糖尿病临床大数据分析研究等。
所授课程:数据库及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
科研及成果:主持、主研国家级部省级等各类科研和教学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主编副主编行业规划教材及公开教材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参加学术团体: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委会委员,四川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学会委员。
2
01.胡绿慧老师,可以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吗?比如学一些什么内容,通常会开设什么课程,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您当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于2012年,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互联网+中医药”为特色,将医学、信息学、工程学进行交叉融合,以文化素养、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医学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从事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网络建设及安全运维、项目管理的“医工融合”复合创新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医学、信息、工程等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备在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从事软硬件开发、网络建设和运维等本领,具有较强的团队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是中医药学概论、智能医学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医学电子电路基础、医学网络规划与设计、数字医疗概论、互联网+中医药CDIO实践、医学信息与网络安全、医学数据分析与挖掘、数字化医疗软件等。
大学期间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我校的第一届本科,我选择这个专业的主要的原因是我对计算机技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它不仅能够激发我探索未知的热情,更是锻炼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的绝佳途径。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医疗行业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医疗信息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就业前景广阔。
02.目前有很多的高校都在开展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我们学校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优势:该专业被认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获批建设四川省首个省级中医药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程京 院士合作成立国家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与奇安信集团合作共建全国第一个中医药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医学院校首家医学智能ICT学院等。体现了该专业在专业领域的卓越水平和学校、学院的重视程度。
特色:第一,强调中医药信息化。与其他学校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相比,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更注重中医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融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学信息工程人才。不仅注重医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强调中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毕业生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内核。第二,注重实践与创新。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OBE理念,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教学定位,运用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培养模式,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开发等方式,通过课程+实训、竞赛+培训、创新+实践等全方位、多层次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中医药+互联网CDIO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第三,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学校和学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通过“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举办2+2双学位学分互认联合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拓宽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03.学校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看名字较为相似,这些专业有什么区别呢?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与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医工融合”复合创新型人才,但在专业特色方面有所不同: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互联网+中医药”,医学、信息学、工程学进行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医学、信息、工程等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在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从事软硬件开发、网络建设和运维能力。就业方向是:从事于医学大健康产业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网络建设及安全运维、项目管理等工作领域。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人工智能+中医药”,医学、人工智能、工程学进行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医学、人工智能、工程等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在医疗健康智能系统领域从事数据处理、算法应用和模型构建。就业方向是:主要从事于智慧医疗产业科学研究、医学数据分析、智能装备研发、项目管理等工作领域。
04.专业培养除了课程学习外,还需要哪方面能力锻炼?比如专业的特色学生活动,专业比赛有哪些?或者有哪些科研项目学生可以申报?这些活动、比赛、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学习,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如参与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提高综合素质。2024年度学院组织300余人参加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等15个赛事,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60项190人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赛铜奖;连续4年承办学校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并在四川省赛中连续7年获得省赛一等奖;首次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四川区赛获省赛一等奖并获国赛一等奖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课题申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05.通过大学四/五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升学情况是怎样的呢?可以到哪些岗位工作或升学到哪些学校的什么专业?
学院近三年本科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6.14%,主要就业方向为:1.医学智能系统研发工程师;2.智能医学穿戴设备研发工程师;3.医学大数据信息化及人工智能工程师;4.健康医疗检测等领域从事智能设备及系统研发工程师;5.科研、医药企事业机构智能医学高级研究及管理领域。
主要就业单位:华为、百度在线、浙江菜鸟、中国电信、奇安信科技集团、迈普通信、上海华讯、东华医为科技、卫宁软件、健康久远科技、江苏曼荼罗软件、成都中联、四川大家医学、延华健康、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泸州市中医医院等。
近三年平均升学率为14.35%,升学至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升学专业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医药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医药、中西医结合、药剂学、中药学等。
06.您怎么解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几年内,该专业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将成为推动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力量,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未来几年,该专业面临的机遇如下:第一,政策支持: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和投入在持续加大,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第二,行业需求旺盛:随着医疗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无论是大型医院、医疗设备研发企业还是医药企业,都急需具备医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跨学科优势: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具有显著的跨学科优势。毕业生不仅具备医学知识,还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科学的相关技能。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该专业面临的挑战如下:第一,技术更新快速:医学信息工程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第二,跨学科知识要求高:医学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医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医学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前景依然广阔。对于选择该专业的学子来说,只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拥抱行业的发展变化,一定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
07.当前很多考生及家长认为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一定要读研,怎么看待这一种观点?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让人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如果希望在医学信息工程领域有更深入的发展,比如进入高级研发岗位、从事复杂项目管理或者进入高校、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读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个人的职业规划更偏向于应用和操作层面,比如医院信息系统维护人员、医疗软件开发工程师等,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基本满足专业需求。如果个人希望更早进入职场积累实践经验,那么读研也不是必须的。
其次,从兴趣爱好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医学信息工程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那么读研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医学信息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只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找到适合的发展机会。是否读研并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唯一因素,个人的能力、努力和机遇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是否一定要读研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综合考虑。无论选择哪种路径,重要的是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
专家寄语
智能医学学院,一个医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殿堂。
同学们,如果你们对医学抱有热情,对科技充满好奇,渴望在医学与智能的交汇点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那么,这里将是你们实现梦想的舞台。
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作伴、驰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