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专业风采 >> 正文
院长访谈(第一期)|识专业,谈培养,论发展 ——临床医学院

2024-01-02 417

院长简介


陈秋,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Hallett糖尿病与内分泌中心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四川省卫生行业领军人才、四川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代谢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常委兼糖尿病足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牵头或参与制定指南、专家共识或者诊疗方案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其中SCI 80余篇。获得科技进步奖近10项。主编著作2部。
访谈问题 1、陈院长,可以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基本情况吗?学院办学有什么特色与优势? 临床医学院建院于1956年,是全国开办中医学专业最早的学院之一 ,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院合一”,承担本科生、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九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现有五年制、长学制在学学生843人,研培、社培在培学员1305人。
学院是全国首批中医学专业建设点、首届“西学中”高级研究培训基地,历经60余年医教融合发展,全面承担中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和继续教育。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2个一级博士授位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眼科学),7个博士授位点,20个硕士授位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 学院始终坚持学校办学理念,以“四心”理念为指导,培养“六有”人才为目标。“四为”指“精诚为本、仁爱为魂、创新为要、能力为重”,“六有”即“对中医药事业有深厚感情、对社会责任有担当精神、对中医药实践能力有深入掌握、对中医药发展有充分自信、对中医药理论有深邃领悟、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刻认识”。学院人才培养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这一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与科教中心,为临床学子提供了强大的教学、科研平台支持、一流领军师资等全方位保障。 2、学院有什么特色专业?各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学院特色专业包含:中医学九年制、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各专业均有自己的培养特色,例如中医学九年制秉承“九年一贯、先中后西、科研前移、学科融通”,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中医药领军人才;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以“本硕融通,先中后西,对接规培,强化思维”为目标,培养卓越中医学临床专科人才;中医学五年制专业特色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传承”,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 3、陈院长,可以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师资队伍吗? 学院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助力人才培养的管理、教学、实践各环节。目前学院拥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全国中医药类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26人、四川省峨眉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6人、四川省中医药院士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三届)12人、四川省名中医124人、四川省医学终生成就奖3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8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12人。  4、学院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与成效有哪些?


学院以“一流”建设为导向,制定“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中医思维养成与临床能力发展”相融合、“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中医特色人才培养培训方案。对接新医科建设要求、对标“五术”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践行“信念为基、传承为根、能力为重、创新为要”教育新理念,提升学员临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惯性和能力。 “信念为基”——加强中医药信念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全要素,贯穿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全过程,实现师生“品德”与“医德”培养的有机结合。现已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示范团队3个。 “传承为根”——立足经典教育明晰中医思维养成路径,开展“诵读-解惑-回归-彰显”的经典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开设《中医经典著作与临床》《名医医案解析》等经典回归临床整合课程;开办“李斯炽”“吴棹仙”“黄星垣”“蒲辅周”“刘敏如”特色班,将“点拨式指导、沉浸式临证、个性化施教、案例式体悟”师承核心元素贯穿全过程。 “能力为重”——通过实施“掌上AI名师跟诊”“5G传输床旁教学”等智慧教育方式,构建信息化的中医药传承与实训体系。根据各阶段学员特点及要求,利用临床案例库、中医SP训练等床旁教学方式,加强中医思维学习向临床应用能力转变。建立突出知识、技能和“大医精诚”的“分阶全程”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推行符合中医临床能力评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在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推行中医临床床旁演练评估、中医临床操作技能评估等形成性评价改革。 “创新为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坚持以提升学生创新素质为中心,从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一心三维”的中医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到制订奖励制度,实现内在创新精神引导和外在创新实践的激励的有机统一;围绕创新人格塑造,从大学生创新实践导师、博士班导师、硕士朋辈导师三个层次搭建与本科生的沟通桥梁,全方位实现对本科生的精神引导和人格感召;围绕创新能力培养,以“岐黄之星”、“科研之星”、“学术之星”、“挑战之星”为抓手,多途径全覆盖开展系列特色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院学生近三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33项。
5、学院让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有哪些平台支撑呢? 我院提供“五维一体”的第二课堂平台体系,包含:中医经典强化平台、专业学科竞赛平台、双创能力提升平台、社会实践应用平台、文化宣传推广平台。首先,我们设立了中医药实验室和临床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其次,我们建立了学生科研团队和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指导和实习就业平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发展自己的事业。 6、您刚才提到了学院有“五维一体”的第二课堂平台体系,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专业学科竞赛平台平台?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之星”系列竞赛由临床医学院创办于2011年,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具有“寓教于赛、寓学于乐、劳娱结合”的特色,贯穿我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广大同学搭建了一个强化理论功底、训练临床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体化平台,现已成为我校参与面最广、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学术品牌活动之一,在校内外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师生们的支持和喜爱。 2023年度,国医之星系列活动参与学生人次高达1.2万人次,再创新高。 7、通过大学四/五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就业前景和情况是怎样的呢?升学情况怎么样呢?
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同学们,在就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到全国各地的中医院、综合医院、各级卫生院、社区医院、私立医院等医疗机构就业,此外还可以选择医药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在升学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中医类院校,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还有很多招收中医类专业的医学类院校,如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等;以及招收中医类专业的综合性院校,比如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另外还有招收中医类专业的研究生院,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黑龙江中医药科学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 学院近年升学率达到了52.69%,整体就业率达90%以上。我们中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随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中医药文化正在进一步深入到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学子们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8、您怎么解读中医行业的发展前景?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国际认可度的提高,国家对中医学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医学专业人才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健康产业及中医药企业以及国际舞台上都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对于热爱中医学的学子而言,积极投身其中,不断学习创新,必将在这一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并为传承中医文化、造福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您觉得学生应该如何渡过大学生活?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人才的殿堂。大学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你要从中收获多少价值,取决于你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努力成本。 一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是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积极执行,多泡图书馆,多加科研组,多进实验室,养成主动积极高效的学习习惯和方式; 三是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博览群书,投身实践,主动作为,积极参加校内外团学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表达沟通、组织协调、问题解决、自我管理等可迁移能力; 四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注重崇高的思想道德和规范的语言行为养成,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精神境界,多做有价值、有意义、有意思的事儿,达到自身物质与精神相统一,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大学要把有意义的事儿做得有意思,有意思的事儿做得有意义,在锤炼学力的过程中,享受大学的校园环境、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师生情谊等等,感悟大学的知识能量、思维方式、大师精神、人生真谛等等,成为追求理想、勇攀高峰、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院长寄语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选择中医药学作为未来的专业方向,不仅是对个人发展的追求,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欢迎大家报考成都中医药大学,我们在金秋九月的成都等你! 往期回顾 万人赛突围!我校学子在四川省首届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佳绩
今天的美食节你参加了吗?
图文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图文排版|祝雪莲 文章校对|祝雪莲 责任编辑|徐雁行、魏宇晴、何晴、李皎、祝雪莲、刘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