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798
院长简介
谢卫,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教育学学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
担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传统保健体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休闲体育专业学组理事,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体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休闲运动科学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康复医学学会运动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医学学会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文化品牌发展促进会文旅专委会智库专家。
四川省一流课程、一流专业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及国家体育总局项目2项;获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SCI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完成体育旅游规划项目4项。
访谈问题
1、谢卫院长,可以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基本情况吗?学院办学有什么特色与优势?
我校体育健康学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成都中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在此基础上,2006年学校成立体育部,2007年更名为体育学院,为进一步突出体育与健康融合的办学定位,2022年学院更名为体育健康学院。目前学院建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三个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总人数1011人,截止到2023年,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5届,共计 4000余名毕业生。
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科/研究生科、学生科、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竞赛训练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体育科研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等管理服务机构。
学校建有体育馆1个(含武术馆,羽毛球馆、篮球馆),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1个,体操房1个,标准游泳池2个,网球场11片,篮球场17片,排球场9片,乒乓球房1个,室外乒乓球场1个;同时,建有传统运动养生实验室、运动康复实训中心、体适能实训中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其中,传统运动养生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注重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2022年运动康复专业获批为四川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四川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校际虚拟教研室1个。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参与编写各级各类教材10余部,其中行业规划教材3部。近3年来,学院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在全国体育专业教师双语说课比赛、人卫慕课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比赛、四川省青年教师微课大赛、四川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高级别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3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13项,厅局级课题立项50余项;发表SCI、CSSCI等核心期刊文章近60余篇,编写专著10余部,参与国际级、国家级等学术交流会议百余次。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近3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拥有教育部高水平武术队1支,四川省教育厅高水平足球队1支,校级运动代表队16支。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运动竞赛取得优异成绩,10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23年,学校卡巴迪女队获“韵味杭州”航民杯2023年全国卡巴迪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冠军;近3年,学院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类比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获全国运动康复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校级课题立项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1篇(二区,IF=5.6),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篇。学生考取或保送到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体育院校、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近3年,学生升学率达12%,就业率高于90%,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于95%。
学院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宗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体立院、以体育人、体医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一中心、两翼、一路”发展思路,即:以“教学与专业”发展为中心、科研与竞赛训练为两翼,走体医融合的特色化发展道路,积极弘扬传统运动养生文化,以“体医融合”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应用型体育人才。
2、学院有什么特色专业?各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目前学院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三个本科专业,以现代科学教育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应用型体育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训练水平和竞赛管理、组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全面的运动项目技能、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以及相应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保健医疗、康复知识,能胜任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体医融合”型应用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体医融合”为特色,构建运动健康指导、户外水上运动以及休闲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三大模块,系统学习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管理与经营体育产业、体育企业、体育行政、体育旅游、体育科研领域的专业能力,具备从事体育产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运动康复和运动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与传统运动康复诊疗技能,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以及运动队从事运动康复诊疗服务、运动健康促进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谢院长,可以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师资队伍吗?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7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3人,博士研究生学历9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学术荣誉称号专家4人,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称号1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4人;国际健将2名,国家级健将2人;国家级裁判5人;荣获校级“十佳教学新秀”称号教师4人,荣获校级课堂质量特等奖教师2人。
4、学院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与成效有哪些?
学院3个本科专业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注重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基础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注重课程设置比例。每个专业所开设课程均体现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特色,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整合学校师资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近年来,学院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目前,学院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4人,国际健将2名,国家级健将2人。
第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类比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
第四,探索“产学研创”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与企业、中小学校合作,开展双向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让学生与企业、与社会接轨,了解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升,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经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学院与相关企业、学校的合作关系得到加强,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
5、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就业前景和情况是怎样的呢?升学情况怎么样呢?
我院运动康复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医院、康复机构、高职院校、运动队、相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学校、体育行政管理、休闲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社区体育指导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升学方面,一直持续向好,我院各专业学生升学院校包括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体育院校、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
6、除了学习之外,学院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呢?
我院承担“杏林飞扬”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节等系列全校性体育活动,包括学校运动会和贯穿全年的“迎新杯”及“冠军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联赛等,开展学院迎新晚会、体育专项汇报演出、运动康复技能比赛、“体医融合”大讲堂、学生微课比赛等学院特色活动,丰富同学们校园生活,提升同学们的专业及综合能力。
7、在大学,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都很重要,您认为该如何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成绩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同学们更全面的发展。
8、您对新生的专业选择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我认为应该关注国家、社会所需,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我院各专业均是紧扣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需要设置,着力培养新时代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9、您觉得学生应该如何渡过大学生活?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做规划并执行好规划。学院为各专业学生梳理了大学成长清单,帮助同学们明确大学各阶段在学业、适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做好大学成长规划。
院长寄语
人生漫长,晴雨交加,
但若是心怀热爱,
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山赴海,
静待一树花开!
学院代表队获“韵味杭州”航民杯2023年全国卡巴迪冠军赛女子组冠军